图示说明: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含了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认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上去揭示认识的本质,即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能动的反映。首先,它强调实践的基础性作用,即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而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区分开来。大部分唯心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天赋的,先于经验的,即天生就具备的,从而否定了实践的基础性地位。其次,它还强调认识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它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样也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分开来,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只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而否认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第二部分,认识的发展过程包括二次飞跃,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次飞跃要比第一次飞跃更为重要,因为在第二次飞跃中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第三部分,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与唯心主义真理观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以自己的感觉或是神的意志为标准。在这里,再次强调了实践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大纲考点:
(1)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观与中介
(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4)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5)认识的本质。
(6)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7)辨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
(8)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
(9)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10)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11)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3)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4)真理及其客观性。
(1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辨证关系。
(16)真理与谬误的对立与统一。
(17)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18)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19)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20)价值及其特征。
(21)价值评价及其特征。
(22)价值评价的功能。
(2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4)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关系。
(25)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26)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27)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28)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
考试题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出题率最高、分值最大的部分,是历年命题的密集区。命题形式从单选、多选到分析题都曾出现过,且以主观题,即材料分析题为主。其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年年必考的知识点。
复习策略:
除了根据所给图示,掌握基本框架之外。考点(1)(2)(6)(7)(13)(17)(18)(23)(25)(26)(27)(28)以选择题的方式记忆。考点(3)(4)(5)(8)(9)(10)(11)(12)(14)(15)(16)(19)(20)(21)(22)(24)以材料分析题的方式记忆,即不但要求考生熟记内容,而且要会用所记忆的知识点来分析材料解决问题。
◇ 编辑推荐
·2019年医学硕士辅导 ·2018年考研大纲汇总 ·2019考研公共课网上辅导课程 ·2019考研管理类联考网上辅导热招!! ·2019考研英语全程班620元 ·2019考研政治全程班58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