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几种主要的受众理论(个人差异论、社会分化论、社会关系论、民主参与论、文化规范论等)。
27、不同学派的受众观之发展历程及其比较(经验学派的早期被动受众观到后期的受众权利观和受众需要理论、批判学派中法兰克福学派与文化研究不同的受众观)。
28、需要与满足研究的基本主张。如何评价这一研究?
29、受众的社会心理研究相关问题(受众的选择性行为、分众化的现代文化和社会心理基础等)。
30、传播效果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理论和时代背景。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代表性研究案例)。
31、议程设置理论的理论来源、发展过程、主要观点以及如何评价?议程设置与舆论监督、舆论引导之比较。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实际的传播现象。
32、沉默螺旋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何评价这一理论?结合实际,分析反螺旋模式存在的可能性(如网络传播中的情形)。
33、培养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何评价这一理论?结合实际,运用这一理论分析传播暴力、大众消费文化、媒介意识形态等传播现象。
34、知识沟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修正。如何评价这一研究?结合实际,谈谈这一理论的政治学、社会学意义。
35、霍夫兰等人的说服研究的主要理论(传播来源与传播效果、诉诸恐惧、睡眠者效果、第三者效果、防疫论等)。如何评价这些理论?
36、流言产生的社会机理。结合实际谈谈大众传媒的“危机对策”。
37、现代化理论与发展主义。发展传播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性理论(施拉姆、勒纳、英格尔斯、罗杰斯等)。
38、创新扩散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何评价这一理论?
39、如何理解传播技术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何单纯的传播技术发展不一定促使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良性发展?
40、“国际传播新秩序”论争的发展阶段、背景、焦点和实质。如何评价这一斗争?当前国际传播的现实。
41、简述信息传播与文化认同的关系。
42、信息全球化对社会结构和民族文化认同的冲击。如何评价传播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元化和单一化的冲突?
43、大众社会理论的发展及其主要观点。大众文化的发展及其与现代传媒的关系。法兰克福学派是如何批判大众文化的?文化研究学派又对其进行了怎样的修正?
44、李普曼的“两个环境”理论。简论现代社会中的“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45、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精神交往论)的主要观点。
46、世界著名的新闻传播机构概况。
47、我国传媒业当前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48、传媒产业的价值本质是什么?据此提升传媒竞争力的策略选择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论述之。
49、传播学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你对所谓“传播学本土化”提法的看法。
[1] [2]
◇ 编辑推荐
·2015年考研复习:政治 英语 数学 专业课 · 2014年考研真题及答案汇总 历年考研真题 · 考研网上辅导热招! ·2015年考研报考指南 ·历年考研国家分数线汇总 复试信息 |